通识安全

急救止血

时间:2018-01-30浏览:5482设置




急救止血由于外伤引起的大出血,如不及时予以止血与包扎,会严重地威胁人的健康,乃至生命。  
一、出血类型:  
    按出血部位分为:  
外出血:身体表面受伤引起的出血,血液从伤口流出。 
内出血:体内的脏器和组织受损伤而引起的内出血,血液流入体腔内,外表看不见。如肝破裂,胸腔受伤引起的血胸等。  
皮下出血:皮肤未破,只在皮下软组织内出血,如挫伤,淤斑等。  
外伤出血的临床表现:
 1.动脉出血: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力较高,所以出血时呈泉涌、搏动性,尤其是大的动脉血管破裂,血液呈喷射状,颜色鲜红,常在短时内造成大量失血,易引起生命危险。  
2.静脉出血:出血时缓缓不断地外流,呈紫红色。如大静脉出血,往往受呼吸运动的影响,吸气时流出较缓,呼气时流出较快。 
3.毛细血管出血:出血时,血液成水珠样流出,多能自动凝固止血。 
   外伤出血的急救方法 :
1.指压止血法,在伤口的上方,即近心端,找到跳动的血管,用手指紧紧压住。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,与此同时,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。 
    采用此法,救护人必须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。 
面部出血: 用拇指压迫下颌角与颏结节之间的面动脉。  
前头部出血: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。 
后头部出血:压住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的耳后动脉。  
 腋窝和肩部出血:在锁骨上凹,胸锁乳突肌外缘向下内后方,对准第一肋骨,压住锁骨下动脉。 
前臂出血: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,施以压力,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。  
手掌和手背出血:在腕关节内,即我们通常按脉搏的地方,按到跳动的桡动脉血压住。  
手指出血:用健侧的手指,使劲捏住伤手的手指根部,即可止血。 
大腿出血:屈起其大腿,使肌肉放松,用大拇指压住股动脉之压点, (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沟中点),用力向后压,为增强压力,另一手的拇指可重叠压力。  
足部出血:在踝关节下侧,足背跳动的地方,用手指紧紧压住。 
加压包扎止血法:用消毒的纱布,棉花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,再用力加以包扎,以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。此法应用普遍,效果也佳。
 2.加压包扎止血:
   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,再用棉花团、纱布卷或毛巾、帽子等折成垫子,放在伤口敷料上面,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,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。伤口有碎骨存在时,禁用此法。用于小动脉、静脉及毛细血管向血。
 3.加垫屈肢止血:
   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,可在肘窝或膕窝放纱布垫、棉花团、毛巾或衣服等物,屈曲关节,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。
    ②上臂出血,在腋窝加垫,使前臂屈曲于胸前,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(图1-12)。
    ③大腿出血,在大腿根部加垫,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,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于上。
    注意事项: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,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。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,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,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,观察3-5分钟,防止肢体环死。
 4.止血带止血:
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。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,才可用止血带。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,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。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,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、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。
①橡皮止血带止血: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(伤口的上部)用纱布、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,然后以左手拇、食、中指拿止血带头端,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,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、中指之间拉回固定。
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: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,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,如三角巾、绷带、手绢、布条等,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(近心端),缠绕部位用衬 垫垫好,用力勒紧然后打结。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,旋转此棒使带绞紧,至不流血为止,将棒固定在肢体上(图1-15)。
 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: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,但用得不当,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如肢体缺血环死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,因此,必须 注意以下几点: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,必须用三角巾、毛巾、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。上臂避免绑扎在中1/3处,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。 上肢应扎在上1/3处,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。  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,在一般情况下,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-3小时,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,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,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 压迫止血,将止血带松开1-3分钟之后再另一稍高平面绑扎,松解时,仍有大出血者,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,以免加重休克。  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,应在伤口上方(近心端)绑止血带,不必放松,直到手术截肢。  上好止血带后,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,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,尽快送医院处理。  严禁用电线、铁丝、绳索代替止血带。 
 5.填塞止血:
    用急救包、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,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。用于大腿根、腋窝、肩部、口、鼻、宫腔等部位的出血 
包扎止血法:是指用绷带、三角巾、止血带等物品,直接敷在伤口或结扎某一部位的处理措施。
如何进行伤口的初步处理?
    各种外伤,常常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,严重时甚至断肢。伤口处理正确,能使其迅速愈合;反之,可能化脓感染,经久不愈,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、气性坏疽、 破伤风等危及生命。因此,对于创伤的伤口,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。 
    人体一旦遭受创伤,如果处理伤口不及时,便容易使伤口感染。  
处理伤口的原则:
1.止血: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。  
2.包扎:伤口包扎得当,可使其少出血,少化脓,少痛苦。扎时要做到快、准、 轻、牢,快,动作迅速敏捷;准,部位准确、严密;轻,动作要轻,不碰伤口;牢,包扎牢靠,松紧适当。  
具体步骤是:  
    (1)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, 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,不要把碘酒、酒精涂入伤口内。伤口内如有异物,要慎重处理,大而易取的,可取出;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,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。  
    (2)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(红药水)或紫药水,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,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.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敷料覆盖, 并用绷带(或三角巾)包扎。遇有肠或组织膨出时,应用干净饭碗,纱布圈套扣住膨出物再包扎,以防挤压损伤组织。 
    (3)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,必须进行详细检查,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,头部伤口合并颅脑外伤者,伤员一般都有神志异常,两侧瞳孔不一般 大;胸部伤口合并有脑膜、肺腔损伤时,伤员一般都有 呼吸困难;腹部伤口合并脏器损伤时,伤员一般都有腹肌紧张、腹痛等表现;肢体伤口合并骨折时,会有肢体 活动障碍,骨异常活动等现象。  
    下面谈一下大创伤断肢的处理,遇到断肢或断手指时,既要保护好创面,更要将断肢冷藏好,及时地送到医院,尽量为断肢再植成功创造条件。  
    正确的作法是:用消毒过的纱布(或干净纱布)将断肢、断指包好,放进无漏洞的塑料或橡皮口袋中,紧扎袋口,周围再敷以冰块冷冻。
    千万不要在断肢上面涂擦消毒液或把断肢浸夜酒精或其他消毒液中,这样做使组织细胞凝固、变质,失去再植的机会,结果事与愿违。  
    将断肢、指泡在各种高渗或低渗的溶液中同样也是错误的,前者使细胞瘪缩,后者使细胞破裂。因此,我们一定要冷静地按着上述正确的方法,将断肢冷藏好,并以最决的速度送往医院。
小伤包不好 也会成大患
    小伤口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包扎,导致了感染,往往会酿成更大的伤害。
误区一:不包扎,让伤口自然风干,才能更快愈合。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庆表示,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,如果手指破了,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,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,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。
误区二:伤口包扎得紧一些,不容易感染。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,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,使伤口愈合变慢。此外,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。
误区三:每天换药,能好得快些。只要保持伤口清洁,不需要每天换药,3—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。如果天天换,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,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,加重瘢痕的形成。
误区四: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,要马上清除。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,有助于伤口愈合,除掉会适得其反。
误区五:出血时,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。在家处理伤口,尽量不要用止血粉,否则会刺激伤口,还会盖住创面,为医生的诊断及“二次处理”造成困难,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,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。    其实,止血的首要原则,是在伤口上施压,直到血不流为止。
误区六:涂双氧水(过氧化氢)、紫药水及碘酒等急救药品。以上急救药品都有消毒用途,既会减少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,又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。虽然 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涸,但如果涂在未经消毒的伤口上,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,并入侵伤口深处,甚至导致化脓。一般情况下,用0。9%的 生理盐水清洗伤口,是最好的处理方法。